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确保我院课程建设科学、规范、合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涵详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等级标准

学院开设的全部课程应按照《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和评审。课程建设评审结论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不能通过合格等级的课程限定在一年内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

(一)院级合格课程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上专业的课程建设,尽早使其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院级合格课程建设,一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形成了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三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要选用教材符合要求,选用高职高专教材和近三出版的教材。五是要教学文件齐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按照《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合格课程评估总分值必须等于或大于65分且指标D级不得多于2个。评估总分值小于65分或多于2个指标出现D级者,为不能通过合格等级的课程。

(二)院级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使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

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一是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设中有所体现。二是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课程由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形成了结构较合理、人员较稳定的教师梯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三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轮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立项;注意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四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有特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明显的作用;鼓励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五是要注重考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六是要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版式的教材。有配套的实训课教材。七是要教学文件齐备(包含的内容同合格课),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按照《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优质课程评估总分值必须等于或大于75分、各项指标得分均应在C级以上且各项指标C级不多于4个。

(三)院级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要以优质课程为起点。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一是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二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三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内容要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个轮次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四是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五是要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六是要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能够进行远程教学的要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七是要不断深化考试改革。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网上考核。八是要注重教材建设。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的版教材,有配套完整的实训课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九是要具有与其相配套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评估验收中被评为优质课程的课程可以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建设期限到期后,按照《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所有指标得分在C级以上且指标C级不多于2个的课程可以评定为院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一)院级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1.每年4月份,各系部依据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对本系(部、室)所开课程进行全面自查并明确课程负责人,于月末将《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自评表》、本系(部、室)《课程建设评估汇总表》及系部《自评总结报告》交教务处(书面和电子两种);同时,自评达到优质课程标准的课程,按二级指标组织佐证材料。

25月份,召开学院教学专家委员会会议,全面验收本学年课程建设情况,审定院级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

36月初以学院文件公布评审验收结果。学院对评出的院级优质课程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1.申报条件。(1)在校内连续开设3轮以上且必须是被评定为院级优质课程的课程;(2)课程参与教师达3名以上,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3)基础好,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能够上网;(4)课程负责人或参与教师具有院级及其以上教学研究立项或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考虑到学院刚刚开始启动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评审的特殊情况,2008年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申报可以跳过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建设项目阶段。

2.申报程序。(1)课程组教师参考《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先行自评;(2)课程负责人向系(部、室)报名,系(部、室)同意后向教务处提出申请;(3) 教务处汇总后上报院教学专家委员会评审;(4)学院审定后下达立项文件。(5)教务处代表学院与课程负责人及所在系(部、室)领导签订责任书,确保课程建设按计划进行,完成建设目标。

3.验收。(1)建设期满后,课程负责人须以书面形式填写《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验收申请表》,向学院申请验收,并根据《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写出自评报告。(2)院教学专家委员会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评审验收,提出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议名单,报院长办公会审定。(3)对验收不达标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院进行通报,并责成课程负责人限期整改,在一年内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更换课程负责人。

四、课程建设的管理

(一)教务处为我院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院教学专家委员会负责课程建设的检查指导与评估工作。

(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优质课程中评选,实行“滚动管理,中期淘汰”机制。对进入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课程,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出现建设迟缓、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情况停止建设经费资助或撤销建设资格。

(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时间一般为两年,建设终期由教务处组织教学专家委员成员根据《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验收、评审。

(四)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经立项,学院从教改专项经费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如下开支:经学校批准论证的教材建设费;购置该课程建设所必须的图书、资料、课程软件费;少量添置、更新该课程建设所必须的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或仪器(不含设备);调研费(不超过总额20%);电子课件、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料的制作费等;题库建设费(含复印、印刷等费用);课程验收和评估所需的费用;其它等。

(五)学院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择优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推荐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六)学院开设的全部课程均应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在所属教学系(部、室)的领导下负责组织该门课程建设,接受教学系(部、室)和学院的评估验收。

(七)已经建成的院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要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教务处每年组织人员对院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进行随机复查。复查后发现不合格的,取消院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的称号。

(八)学院对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所担任的课程通过评估达到标准的教师,其成绩记入本人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晋升职称和评选优秀教师的参考条件。

 

附件: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分值

     

A1.0

C0.6

教学

队伍

14

 

*1-1课程负责人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4

课程负责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授该课程三轮以上,发表过关于该课程的教改论文,出版了相关教材,主持课程建设的能力强。

课程负责人能为人师表、从严执教,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能力主持课程建设。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与人员配置

4

全体任课教师师德好、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35%。

全体任课教师能够团结协作;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15%。

1-3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研教改活动

3

能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近三年课程组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改立项数≥1项。

能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近三年课程组获得院级以上教改立项数≥1项。

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3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成效显著,近三年课程组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项,或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或发表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人均1篇以上。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课程组完成院级以上教改项目≥1项,或受过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或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人均0.5篇以上。

教学

内容

16

*2-1课程内容

课程指导思想与定位

6

教学大纲能够反映该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指导思想明确,能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强调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和授课对象实际。

课程内容设计

5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合理,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最新技术成果引入教学。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配置基本合理;注重引进新的技术成果;较好地处理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系。

2-2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安排

5

能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效果明显。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

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能因材施教。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

 

                            

一级

指标

二 级

指 标

主要

观测点

分值

评  估  标  准

A(1.0)

C(0.6)

教学

条件

12

 

3-1教材及有关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3

编选并重,有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或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积极开发或应用立体化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有课程组教师自编的相关教材,或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配套的辅助教材齐备。实验教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配套文献资料

2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配备了丰富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能及时更新、充实,满足教学需要。

拥有比较充足的文献资料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3-2实践教学环境

完备性

3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有稳定的教学基地和充足、先进的教学设施;实验开出率达到100%,设备完好率≥95%。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95%,设备完好率≥85%。

开放性

2

实施了开放式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时间,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效果明显。

部分实施了开放式教学,允许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和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

2

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初具规模,教学大纲、CAI课件、习题、教学日历等已上网。网上运行情况良好,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上网。

教学

管理

12

4-1教学档案建设

教学档案的完备性

6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齐全、规范,符合要求;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试卷与试卷分析、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或综合练习)教学与教研活动记录等资料齐全、规范;建立了必要的试题库、试卷库。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试卷与试卷分析、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或综合练习)教学与教研活动记录等各种教学档案资料基本齐全。

4-2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