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2006年11月4日印发)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 [2006]22 号)关于到 2010 建设 200 门省级品课程的精神,特制订《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的要求,建设一批省级精品课程,推动职业院校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建设目标

2010 年,全省建设 200 门以专业课(含实践课)为主的省级精品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各 100 门,初步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要求

1 、课程建设措施。 职业院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学校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建立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精品课程建设队伍;学校有与重点建设专业配套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

2 、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学生实际;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明确,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清晰;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3 、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了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适时吸纳 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得到充分反映;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 50% 以上(文科类专业的课程不低于 30% )。

4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项目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的教材、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5 、课程团队。形成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 30% 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 50% 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 70% 以上,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团队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 45 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比例不低于 35%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团队教师 80% 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其中 45 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到 100% ;教师全部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主讲教师应为双师型在职教师,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主讲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强, 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有较深入的认识;课程负责人除具备主讲教师条件外,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课程团队中有现场专家;制订并实施 教师培训计划。

6 课程研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有校级以上的课题,有教研成果在校内推广并取得较好效果;开展了应用技术推广、咨询和服务,并在当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的相关专业领域开展了应用技术研究或产品开发等工作,有纵横向课题。

7 、课程资源。拥有学校教师与现场专家一起开发的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等, 建成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的图书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 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 设备技术含量高,有 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 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 100% ,价值达标率 80% 以上、完好率 90% 以上;建立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建立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校外实践基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8 、课程考核。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种评价有明确的比例分配。

9 、课程效果。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掌握 85% 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 100% 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能制作作品;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工作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10 、课程管理。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在湖南省职成教信息网网站的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栏目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保证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

四、 申报与管理办法

1、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遵循自愿申报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由学校提出申请报告,经市州教育局审核同意后,由市州教育局统一向省教育厅申报,高等职业院校由学校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申报时间为每年 5 月底前,申报时需提交学校申请报告和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根据《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所规定的内容,明确建设目标、措施和建设经费,建设周期不超过两年;项目建设学校应根据建设规划逐年落实建设项目和建设经费;项目建设学校应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省级精品课程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申报。

2、省教育厅对项目立项进行评估并发文确认,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以学校自筹为主,省教育厅视项目建设情况分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项目建设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凡未按建设规划完成年度建设项目的,取消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格。

3、项目建设完成后,省教育厅组织评估验收,评估合格的授予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称号,该称号代表湖南省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最高水平。

4、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评一次,水平明显下降的取消称号。